http://www.ftchinese.com/story.php?storyid=001027248
问过报社几个同事以下这个问题:假如你的稿费从1000元变成800元,那么,你希望编辑怎么告诉你这个消息,是说你的稿费负增长20%还是减少20%,这两句话有没有区别?
结果并不出人意料,多数人认为没有区别,却也有四分之一的人说有区别,他们更愿意听到“负增长”这个版本,因为“感觉好像还是在增长”。
做这个调查的原因是最近读到越来越多的“负增长”,而不是直接说“减少”,我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,这两个版本在读者看来是不是真的不一样。
然后发现自己身边就有人觉得它们是有区别的,这一点比四分之一的比例更有力,让我不能说,即使有这样的人,应该也很少,很难找到。
可见文字游戏并非永远没有意义。
确切地说,要评价一个说法有没有意义,恐怕还要从作者希望它起什么作用说起。
比如《制高点》就记载了这么一个案例:1980年代初,世界银行想推动国际资本流向不发达的国家,促进当地经济发展。这首先就要说服国际投资者。于是他们在纽约举办了一场说明会,说他们希望建立“第三世界投资基金”。
不料,会场没有激动起来,反而陷入沉默。没过多久,有人站起来说,“我觉得这个想法很有意思,但你们恐怕永远推销不出去,因为没有人会把钱投到‘第三世界投资基金’。你们还是赶紧想一个更好的名字吧。”
他们倒也没有气恼,而是意识到这个意见是正确的,回去着实想了一个周末。从“欠发达市场”、“第三世界”到当时世界银行自己偏爱的“发展中国家”, 都被否决了,因为他们觉得仍然不足以鼓动大家把钱投进去,“我们需要正面的、能够振奋人心的东西,不能带有负面意味,”他们说。
最后他们想到了什么?
新兴市场。后来出现一个变体,叫做新兴经济体。
你觉得怎么样?
虽说他们当初想出这个说法,目的是要吸引国际投资者,不过,假如你要问我的意见,那么,作为新兴市场的公民,我就要承认,这比“第三世界”、“发展中国家”和“欠发达国家”好听多了,确实是“正面的、能够振奋人心的”。
不错,我们大概也可以说这几个人其实什么也没做,只不过想出了一个新名词。但是,自从有了这个名词,如同他们希望那样,国际资本开始流向这些国家,1987年超过3000亿美元,十年后,1996年,突破两万亿美元,世界经济格局从此呈现新的面貌。
有趣的是,直到现在仍有人抱怨说,新兴市场的作者是知道了,有关这些地区的研究也很多,很热门,偏偏没有人能完满解释一个市场怎样就变成了“新兴”。
总不会是像蘑菇一样从地里冒出来吧?
还好国际投资者不全是书呆子,刨根问底,否则很可能直到现在还在等答案,按兵不动。反过来,这也表明,有时候,有些人需要的很可能就只是一个新名词,从中获得物理学所说的运动开始所必需的那一点动量。在这种情况下,文字游戏如果玩好了,就有可能产生巨大的能量。
说到底,谁能完满解释一下人的心理作用机制呢,这就给文字游戏留下了用武之地。